八月的英國,明媚的與人們印象中的霧都和多雨相差了太多。
初到劍橋的那幾天,天空毫不吝惜地將陽光灑下來,明凈澄澈的天藍(lán)色背景下大朵大朵的云三五成群地堆在一起,仿佛是從天鵝絨被子里飄落下來的,被日光鑲上了一道明亮的金邊。
這樣令人驚喜的美麗,無疑給我們的旅程增添了太多溫暖的色彩。
我想,在這短短三天的停留中,我對劍橋的一見鐘情,甚至超過了倫敦。從機場乘大巴開始,大片大片的草地或田園就像畫冊一般一幅一幅在眼前翻動著書頁,偶有一兩座宅院似的小房掩映其中,倒也別有風(fēng)致的。我的寄宿家庭是一對老年夫婦,女主人Jenny很熱情,我跟著她回到家,一座兩層樓的小宅,連著門前小小的停車坪和花園,一只貓蜷在那里,靜靜地享受著這晚上八九點鐘的太陽,對我的到來瞇起眼睛警惕的打量著。而后來我才發(fā)現(xiàn),其實家里竟然養(yǎng)了一只狗和七只貓,房子還有后院,小動物們的雕像四處可見,甚至還養(yǎng)了一些雞,Jenny說她每天都可以拿到幾個雞蛋。貓兒們則有自己單獨的小活動室,各種口味的貓糧,小魚玩具,躺椅一般的貓屋,可愛的叫人歡喜。
家里除了我,還有兩個法國女生,是她們旅游團(tuán)里的group leader,英語說得格外流利,很友好的找我聊天。不多時,我就已經(jīng)喜歡上了這兩個開朗又隨和的女孩子。我們早晚一起吃飯,出門時永遠(yuǎn)是在Jenny“have a good day”的祝福下開始一天的行程。有時晚飯未好,便三個人一起在廚房里同Jenny一起聊著自己一天的見聞,飯桌上最不缺乏的就是笑聲。我有時并不能完全聽懂,她們也不厭煩給我盡可能的解釋清楚。因為我一個人被分到寄宿家庭的關(guān)系,多了許多私人空間而不必與他人同住,小房間里衣柜書桌小沙發(fā)一應(yīng)俱全,比起同行的營員們,算是十分優(yōu)越了。英國的飯菜自然沒有中國好吃,卻絲毫不影響我對這里的喜愛。到離開時,心里竟已經(jīng)有了萬分的不舍。
我在劍橋最后一天的行程,便從康河那瀲滟的水波中蕩漾開來。或許正是這樣淡淡的別離的憂傷,才讓志摩在那個美麗的黃昏下,寫出這樣動人的詩句吧?河水無言,靜默的流淌在這座安靜的小城里,同周圍令人窒息的美麗建筑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,搖曳成一個詩意的夢境。如同一幅流動的油畫般,深深烙在了心中。登上船去,撐一支長蒿,看河底的水草隨波伏謁,看河畔的金柳在微風(fēng)與陽光下婀娜出萬條垂下碧絲絳的嫵媚,看綠坪環(huán)繞,古木用茂盛的頂冠撐起一方馥郁的天空,在如茵的草坪上漏下了斑駁的日光。人坐在船上,船駛進(jìn)這如畫的風(fēng)景,便踏著了她酣睡的呼吸。木漿劃過水波,那些無字無聲的旋律便從這河中飛揚出來。這樣的景致,叫人怎能不心生留戀?劍橋古老的學(xué)院坐落岸旁,以其莊嚴(yán)壯麗的校舍彰顯著它輝煌的歷史與卓著的成就。從這里走出來的學(xué)子為這所大學(xué)和這座城市添上了一筆又一筆濃墨重彩的傳奇,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欣賞和瞻仰,讓這個安寧的地方多了些熱鬧的氣息,只有伊河緘默如初,逝水依舊,悄然環(huán)抱著一個古老的夢境,用清澈的流水編織著歲月的殘片。
倫敦的交通發(fā)達(dá)程度實在是讓人驚嘆的,因為住在離市中心比較偏遠(yuǎn)的郊區(qū),每天無論是觀光還是上學(xué)我們都要搭乘火車或地鐵甚至多次轉(zhuǎn)乘。廣播里報站的女音讓人充分感到英式英語的優(yōu)雅與動聽。如果說劍橋的特點是古典安寧,那么倫敦,必然是歷史與現(xiàn)代的完美融合了(It is an ideal blend of history and modernization)。
為了讓我們這一趟英國之旅記憶更加深刻,Grace在這天晚上為我們精心組織了barbecue燒烤,邀來了他們和我們的一些朋友,放起音樂,大家便在后院中熱鬧開來,成了一個活潑的party。離開的時候我還是會覺得難過,不知道他們作為寄宿家庭是不是已經(jīng)習(xí)慣這樣的離別,然而于我,他們帶給了我非常珍貴的回憶。
回國的路程顯得很漫長。出來的這大半個月,對熟悉的祖國早就有了太深的懷念,然而漸漸駛離英格蘭的國土,心中也徒增了好些茫然和失落。飛機上,窗外依舊是和來時一樣明麗刺眼的陽光,跨越過遙遠(yuǎn)的海洋和相隔一天的日期界限,心里,卻已經(jīng)為這一路的記憶填塞地滿滿的了。
八月的英國,就這樣遙遠(yuǎn)又親近的讓我們走近,帶走了的,是那一路的美景與珍貴的體驗,帶不走的,是滿心的眷戀與深深的牽掛。縱然英國并不是完美的,卻帶給了我們一個完美蔥蘢的夏季。